A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金融创新的全球化特征
AFP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和*7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AFP金融全球化的重大突破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使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人一个新的阶段,有人将之称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浪潮。从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AFP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来看,AFP金融全球化是指因AFP金融自由化和放松管制,各国AFP金融市场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AFP金融市场日趋一体化、国际AFP金融机构的建立、国际AFP金融业务特别是国际资本流动日益超过国际商品生产和贸易的一种现象。
真正意义上的AFP金融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但它是在前期AFP金融全球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世界经济总体发展进程相适应。AFP金融全球化主要包括AFP金融市场全球化、AFP金融机构全球化、AFP金融业务全球化等几个方面,充分体现了AFP金融创新的全球化特征。
(一)AFP金融市场全球化
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就体现出这一特点,并且在浮动汇率下国际资本流动的显著扩张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全球化趋势。最初,促使国内市场出现AFP金融创新的一些因素,即放松管制、税收冲击和技术进步(不同市场间业务的完成速度加快)也同样推动了AFP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新的风睑规避业务,如互换和期权的出现与发展等对AFP金融市场全球化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世界货币市场持续动荡,牙买加协议宣告了固定汇率制的终结和浮动汇率制的建立;同时,为了减轻冲击,欧共体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瓦解从反面刺激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新生。美国和德国最早放松了资本管制,英国在1979年放松对资本流动的管制,日本80年代以来也逐步放松了资本管制,法国和意大利直到90年代才取消了对跨国AFP理财投资的限制。到80年代后期,放松AFP金融管制之风开始盛行于西方国家,AFP金融监管体制、做法和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吸引资金,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竞争性的放松管制”,竞相出台优惠宽松的政策。这一趋势大大提高了AFP金融效率,推进了经济全球化,同时还规范了这些国家政府对AFP金融的干预行为。国际资本市场和AFP金融业务全球化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较大拓展,为真正意义上AFP金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前苏联东欧转轨国家纷纷告别了过去封闭的内向型战略,相继走上开放之路,一些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更开始走向AFP金融自由化的道路。另外,信息技术的突破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以及AFP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也进一步推动了AFP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二)AFP金融机构的全球化
AFP金融机构的全球化是指一国的AFP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基于商业利润目标,积极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广泛的国际网络。就一国而言,AFP金融机构全球化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走出去”,即本国的AFP金融机构在海外广泛设立分支机构;二是“请进来”,即有限度地引进外国AFP金融机构。正是通过这两个途径,一些国际性银行不断地在海外设立其分支机构,使现代的跨国银行成为以母国银行为控制源,多层次、多方位的分支银行经营机构所组成的国际性银行。
促使AFP金融机构创新的全球化因素主要有:①政府在法律上对银行的全球化经营提供保障。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批准于1981年12月3日生效的国际银行设施(IBF)规定,凡经联邦储备委员会批准,美国银行可以建立国际银行设施,从而可以从国内总行指导境外业务活动。具体明确说,通过这些设施,美国银行能够接受非居民的个人或企业(包括美国公司的海外分公司)10万美元或更多数额的定期存款,同时可以对非居民提供贷款,而不受准备金及利率最商额方面的限制。②在发达国家政府为银行全球化经营提供政策上鼓励的同时,国际货币市场上贷款技术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相应也加强了银行全球化经营的进程。例如欧洲货币市场在20世纪70年代广泛采用银团贷款和银行计息采用浮动利率的方法,通过调整与贷款风险及利润有关的贷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银行全球化经营的进程。③跨国银行的海外资产不断得到增加。美国银行及银行控股公司的国际资产到1980年末已经达到4 320亿美元,其中国外分行约占这项资产的67.8%,由此可见银行机构全球化在AFP金融体系运行中的重要性。
(三)AFP金融业务的全球化
在AFP金融机构全球化的同时,AFP金融业务也渐趋全球化。AFP金融业务全球化是指AFP金融业务的跨国界和跨货币。其中AFP金融业务的跨国界是指银行所在国与客户所在国属于不同的国家。AFP金融业务的跨货币,则是指银行所在国与客户所在国同属一个国家,而存放款采用的货币是另一国货币。一般说来,AFP金融机构的全球化是因为银行的业务具有全球化的现实。但在另一方面,AFP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AFP金融业务全球化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又相互发展的。
从理论上讲,AFP金融业务的全球化圭要是就资本的国际流动而言的。因为: AFP金融创新与AFP金融风险①AFP金融业务的全球化使得国际AFP金AFP理财融资本流动呈现出多方向、多渠道、纵横交错的局面,这尤其表现在发达国家AFP金AFP理财融资本的相互渗透与日趋激烈的银行间竞争上。欧洲经济共同体30多年的合作基础及向单一市场推进,使得成员国的AFP金融业得以在全球化、证券化、放松经济管制及AFP金融创新的气氛中进行高度交融。②AFP金融业务的全球化最为重要的表现便是使国际AFP金AFP理财融资本由先期的经济剥夺转变为广泛的AFP金融信贷与股权渗透。据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展中国家的累计债务额尚未达1000亿美元,70年代开始便以年均515亿美元的速度增长,80年代的增长速度继续加快,年均达673亿美元。银团贷款作为跨国银行相互竞争与合作的产物,便是以AFP金融信贷关系为表现形式的国际性AFP金AFP理财融资本渗透。国际债券及股票AFP理财投资更为活跃,在银行业务全球化的进程中起了更为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AFP金融自由化促进了AFP金融全球化的实现
全球AFP金融自由化构造了一种真正的AFP金融活动的全球基础。AFP金融自由化对AFP金融全球化的促进,最明显地表现在那种基于本国的跨国AFP金融交易在种类上的增多和规模上的扩大。传统上,养老基金、人寿AFP保险公司基金和相互基金等三类机构AFP理财投资者中,只有相互基佥具有一定的国际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各国AFP金融市场逐渐开放,这些传统的国内机构已经成为非居民债务的重要AFP理财投资者。1995年,英国、加拿大的养老基金国外资产占其总资产分别达19. 8qo和14.2%。至于相互基金,国外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重几乎翻了一番,分别达到34.5%和24. 60-/0。在证券市场上,20世纪90年代之前,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股票和债券交易只占各国CDP的一个很小的比重。而到1997年,居民和非居民之间在债券和股票上的交易,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均已超过或接近其本国C.DP的规模。其中,步调最慢的日本增长也有56倍。法国则从无到有,到1997年,跨国的债券和股票交易已经相当于其GDP的2.5倍。
AFP金融创新的全球化特征还表现在各国政府发行的公债的持有者也广泛地全球化了。从1983-1997年,美、德、意、英、加等国政府债券的持有者中非居民所占的份额普遍翻了一番,其中,美国的国债有近一半被非居民持有,德国和加拿大的比重也达四分之一以上。这种状况,在过去是根本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