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重难点解读: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是社会商品价值的代表,各种商品都要同货币对比,把自己的价直通过货币表现出来。商品的价值由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在对商品进行估价时发挥作用,因此,不需要真实货币,只要有观念自勺货币就可以了。
2.流通手段。
这是对商品交换发挥媒介作用。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总是表现为购买手段。商品交换采取商品一货币一商品的形式,商品所有者先将商品出售给货币所有者,换得货币,然后用这些货币去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通过这样的爻换,商品由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而货币却可能继续留在流通领域周转。在一定时期内,每元货币平均可能为几元商品的交换服了务,这就形成了货币的周转速度。货币周转速度同货币需要量成反比例关系。即在社会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不变的条件下,货币周转速度加快,对货币需要的数量就减少,反之,货币周转速度减缓,对货币需要的数量就要增加。
3.支特手段。
这是货币在预付货款、支付到期赊销商品价款和进行财政收支、信贷收支时发挥的作用,也是货币在职工和其他居民领取工资、接受劳动报酬、生活补助、抚邮金和交纳水费、电费、房租等时发挥的支付作用。这时货币的特点是代表社会财富的独立运动,或者单方面的运动。
4.储藏手段(或叫储蓄手段)。
此时,货币已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保存价值的状态中,发挥着储藏手段的作用。这时,货币从两方面发挥职能作用:一方面,有人将货币埋在地下、放在箱子或抽屉里,籍以保存其价值。这删做手持现金。勇一方面,人们将一部分生活结余款存人银行,参加银行的储蓄存款,或购买CFP金融债券或其他债券,或参加保险。这叫做储蓄。在商品经济中的一般情况下,后一个方面是主要的,*5量的。
5.世界货币的职能。
在国际贸易中,货币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是世界货币的职能。世界货币的职能实际是货币职能的国际化,即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购买手段)、支侍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差额)贮藏手段(黄金贮备)。充当世界货币的货币,一般是足值的货币,如金、银。发行的铸币和纸币不能充当世界货币。二十世纪以来,由于国际贸易的范围、规模、种类日益扩大,金、银的生产和流通不敷需要,出现了贸易奴方约定以某种货币为准结算的情况,这种货币便毙当了世界货币。但目前除金银外,尚未出现固定充当世界货币的其它货币。
6.调节社会总供求(社会商品总供求)。
在实行纸币的条件下,由于货币的交易媒介作用和价值尺度的作用,货币数量的多少,可以影响交易,也可以影响货币代表的商品价值。如果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而相对应的商品量没有减少,那就会形成货币需求小于商品供给,从而影响商品供求关系,形成买方市场,-使货币代表的社会商品价值增大或者叫货币升值,也即商品价格下降,还可以制约经济增长的速度。反之,如果扩大流通中的货币量,而相对应的商品量没有增加,那就会形成货币对社会商品的需求量大于商品供给量,从而从相反方面影响商品的供求关系,形成卖方市场,使货币代表的社会商品价值减少或者叫货币贬值,也即商品价格上升,还可促进经济增长的速度基至“过热刀增长。
货币这种调节社会商品总供求的职能,就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础。通过赁币政策即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或增长速度快和慢,来调节社会商品总供求,并从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如果实行紧缩朐货币政策,就可以抑制货币对商品的需求,抑制物价的上升,减缓经济增长速度,反之,如果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或通货膨胀政策,那就会扩大货币对社会商品的需求,刺激物价上涨,并从而刺激经济的过速增长。
货币的前四种职能作周,可以说是货币在微观上成为商品经济活动工具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后一种职能作用,则是政府综合运用货币的前四种职能在宏观上成为国家组织领导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调节手段,成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人们对货币职能作用的认识上,特别是这十年改革中,一般偏重于发挥货币作为商品经济活动工具的作用,而不大重视甚至忽视货币作为国家组织领导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计划手段的作用。这同人们对货币调节政策目标的认识是紧密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