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关于借款利息税前扣除的案例分析来源:中国税网作者:龚厚平李明玉日期:2007-11-28字号[ 大 中 小 ]   基本案情:某公司是一家建安工程公司,2003年初,由于该公司当时资金充足,便借给同行业的另一家建安公司300万元,并按年10%的利率收取30万元。在2003年收款时,公司会计认为公司在银行的存款利息冲减“财务费用”不需纳营业税,就冲减了财务费用30万元。  在2004年初,该公司接了几笔大业务,资金周转不灵,又无可供抵押的物品向银行申请贷款。为解决资金问题,公司向本单位职工借款100万元,按10%的年利率在年末付给职工10万元利息,代扣代缴个税2万元,凭个人借款合同入账;另外因职工借款严重不足,又向另一家建安公司借款20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使用,年利息仍为10%,年利息为20万元,因对方是公司且不可能取得利息发票,会计凭对方给我公司开的收据和借款合同入账。  2005年11月主管税务机关人员到该公司进行检查,他们对该公司2004年对个人借款支付的利息10万元和对企业支付的借款利息20万元,认定为无合法真实的票据,并对该公司在2004年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行为认定为偷税行为。另外,他们还对该公司2003年收取的其他企业借款利息30万元未在营业税中申报也认定为偷税。检查人员的理由是,该公司取得的借款利息应和金融机构一样应按“营业税———金融业”纳税。  请问,税务检查人员的说法有道理吗?  案情分析: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该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向个人借款和向其他企业借款和贷款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合法的。依据《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的批复》(*6人民法院法释〔1999〕第3号)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为无效:一是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职工集资的;二是企业以借贷名义非法向社会集资的;三是企业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的;四是有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行为的。”同时,*6人民法院在法(民)发〔1991〕21号《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款案件的若干意见》中还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6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4倍以内的利息依法受法律保护,超过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因此,该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向企业职工和外企业的借款应认定为有效。另外,该公司的借款利率不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这也符合法律的规定。  其次,该公司向其他企业收取的借款利息应缴营业税,依据《关于财政资金增值收入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1〕1007号)*9条规定:“无论金融机构还是其他单位,只要是发生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均应视为发生贷款行为,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2003年税率为5%)财务处理: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贷记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税务检查人员要求该公司补缴贷款利息的营业税是有依据的。当然该公司应该到税务局代开发票给对方,作为对方入账的合法凭证。  最后,该公司向职工个人和其他单位的借款利息问题,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向其他企业支付利息时,应要求先收到税务局代开的发票后付款。现在也可要求贷款方企业去税务局补开发票入账。  二是公司借款用途为经营借款,其利息可全额计入财务费用。但在2004年所得税汇算中,该公司借款利息应进行调整,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部分不得扣除。要注意在财务处理中,借入款项时,记账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付款;而不要用贷记短期借款,因为“短期借款”科目是核算企业向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借款的专用科目。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依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三十四条规定:“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在有关资产的购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作为资本性的支出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有关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可在发生当期扣除。纳税人借款未指明用途的,其借款费用应按经营性活动与资本性支出占用资金的比例,合理计算应计入有关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和可直接扣除的借款费用。”从上面可看出:该公司的借款用途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借款是进行办公楼等固定资产的修建,其借款利息应纳入在建办公楼的价值,办公楼交付使用后的利息费用才能计入本期费用进行扣除。  三是依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三十六条规定:“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该公司可依据借款单位与本公司的关系和本公司的注册资本情况判断可税前扣除的利息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