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企业”的偷税案来源:作者:日期:2007-11-28字号[ 大 中 小 ]   江苏省射阳县德俊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俊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主要从事摩托车及零配件销售兼营农用运输车、三轮车配件、农用机械等销售业务。该单位为射阳县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项目,自成立以来销售业绩一路攀升,已成为当地“明星企业”,并充分享受了当地有关税务部门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  2006年4月,江苏省射阳县地税稽查局举报中心收到一封举报信,举报德俊公司涉嫌伪造账簿偷逃税款。当地税务机关对举报人所举报的情况给予了高度重视,立即着手进行调查。  案情侦破  有关税务人员在进行调查初期发现,德俊公司账证较健全、账面干净整洁,能提供较齐全的各种涉税合同、协议及其他资料,日常的纳税申报也能按规定进行。2005年度取得商品销售收入11163783.61元,申报应纳税所得额为55016.98元,已申报缴纳印花税1933.2元、城建税及其附加1577.73元,其他各税种也已按期如数缴纳。德俊公司的老板及财务人员也很配合,一切看似“正常”。  对此,有关调查人员不仅产生疑惑,难道举报有假?最后,经仔细比对分析,调查人员终于发现疑点,德俊公司自成立以来营业额以20%的速度连年增长,2005年摩托车销售额已占射阳县全部摩托车销售额的24.13%,但其账面却连年亏损,累计亏损额已达40余万元。同时,德俊公司2005年度的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比率达到了91.20%,而这对一家摩托车销售企业来讲,是不太正常的比率。  有关调查人员决定将重点放在对存货成本的检查上,开始按时序将德俊公司的原始进货凭证、入库单、当期销售成本结转、期末库存情况进行逐一复核。根据计算,德俊2005年度购进的“金城90”摩托车平均单价3805.20元,但据德俊“库存商品盘存表”反映,2005年12月底该型号摩托车库存32辆,价值83265.60元,单价2602.05元/辆。该型号车库存单价与全年平均购进单价相差31.62%.经进一步核算,调查人员发现在德俊经销的全部15种车型中存在类似现象的就有7种,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对德俊的原始进货凭证进行核对时,调查人员发现其经销的这7种车型都存在商业折扣行为。在厂家给予折扣时,德俊按折扣后的购进价格入账,但在结转销售成本时,仍然和其他车辆一样按折扣前的价格结转,这样就将厂家给的折扣逐步递减了期末库存商品,于是就出现上述情形。以“金城90”车型为例,在2月份,厂家给予德俊5.2%的折扣,德俊将本月购进的20辆该种车型,以折扣后的价值72048.00元(单价3602.40元/辆)入账,但在销售时仍然按折扣前单价3800元/辆结转成本。德俊通过这种方式,将折扣隐蔽在期末库存商品的价值中,从而增大销售成本,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经对该单位进货、销售、成本结转等业务重新进行计算,发现共多结转销售成本308791.87元。  在案情取得重大突破时,调查人员趁热打铁,对该公司各项管理、经营费用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检查,案情终于水落石出。  案件处理  在案情真相大白后,税务机关对德俊公司做了如下处理:(一)“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增值税滞纳金及罚款27045.57元,全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二)该公司多结转商品销售成本308791.87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三)该单位取得销售奖励收入未入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5000元;(四)该公司取得虚假票据列支未实际发生的经营费用152000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五)在“管理费用”科目中列支直接向某学校捐赠10000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共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为547820.46元(-55016.98+27045.57+152000+308791.87+105000+10000),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80780.75元(547820.46×33%)。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63条规定,该公司虚假纳税申报不缴企业所得税行为应定性为偷税,并处以罚款;根据第32条规定,对其所滞纳的税款加收滞纳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36条规定,对其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行为处以10000元罚款。以上税款、滞纳金、罚款合计305607.87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77条及《涉税案件移送办法》[苏公发(2001)15号]的规定,该案已达到移送标准,现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深刻教训  德俊公司案已告一段落,但留给纳税人的教训却是深刻的。德俊公司身为当地“明星企业”,受到当地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并对其给予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为其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纳税环境。但可悲的是德俊公司却并没有视其为荣耀,为当地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是以身试法,采取欺瞒骗的手法,偷逃国家税收。不仅践踏了法律的尊严,而且也使自身遭受了的巨大损失,企业不但要支付巨额罚款,企业法人及有关财务人员也很可能身陷囹圄。其案情的大白于天下,再次向纳税人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