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陈氏兄弟:华人家族企业的成功之道来源:作者:宋继荣日期:2007-11-28字号[ 大 中 小 ] 有福同享的境界 我们常常会被一些患难与共的创业故事感动,我们为之感动的是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互相协作的精神,这样的故事也因此被广泛地传播。但是我们看到过太多夫妻、朋友、兄弟姐妹能一起走过艰苦创业的时期,却不能共同守业同享成功。所以,能做到患难与共固然令人敬佩,但是要做到有福同享则更加难能可贵。 早有古训,创业难,守业更难。创业的时候,大家是"义"字当头,分手的理由有很多,但不外乎是"利"已经压到了"义",是"利"字当头,面对亲情、友情,人们心中的天平早已倾向了"利益"一方。 如何平衡"义"与"利"的天平,也许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法国陈氏兄弟的故事也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 在法国陈氏北京办事处,摆放着陈氏家族的照片以及家族曾经得到的荣誉,处处可以感受到一种温暖的亲情。当记者为法国陈氏这个家族企业的团结而感叹的时候,陈克光却很平淡地说,法国陈氏兄弟公司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华侨企业的模式,"我们的父亲14岁就到南洋去了,艰苦创业,我们家庭有11个兄弟姐妹,大的早早就要帮着维持家境,帮助弟妹读书,一家人互相依存,互相帮助。" 在海外的华侨之所以能够比较稳固长久地保持一种信任互助的关系,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身处异国他乡,更能感知到亲情友情的可贵,所以更加珍惜。 虽然我们没有离乡背井,但友情信任对我们同样重要。 巧取豪门进军传媒 记者:作为当今西欧*5的华商企业,法国兄弟陈氏企业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国内媒体对陈氏企业的关注,始于2002年陈氏投资数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法国达能在豪门啤酒的股份。 陈克光:实际上,我们陈氏企业早在1993年就开始在中国投资,10年正好投资10亿人民币。当然,豪门啤酒是我们在中国*5的一笔投资,当初我们引进法国达能集团共同投资豪门,那时我们持股10%,达能70%,现在我们对豪门是绝对控股,大约有5个亿吧。 记者:陈氏企业"巧取豪门"之前,曾在传媒领域开辟了一块战场,成立陈氏传媒,旨在促进中法两国间的影视文化交流。陈氏为什么会介入传媒领域? 陈克光:我们涉足传媒,应该说是一种机缘巧合。 首先是历史的因素。七十年代,法国的唐人街比较繁华,很多法国人都想知道究竟,一些传媒要求采访,但是都吃了闭门羹。因为*9代移民华侨不愿意接受采访,*9是他们的法语说得不好,第二他们比较保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结果法国出现了各种各样有关移民的说法,误会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到移民在当地的形象。80年代中期,我开始接受法国记者采访,而且,为了消除误会,我们又牵头组织了很多公益活动,以改变法国对移民,特别是对华人移民的印象。我当时的想法是,*9,华人的形象好了,大家都好,水涨船高,将来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比较方便;第二,我们的后代要在法国生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为了改善华人的形象,我们不但跟传媒,还跟政府接触,尽量出面调节华人和法国人的误会,促进双方了解,这样慢慢地就和法国传媒和政府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 其次是赶上了机遇。1993年陈氏企业参与法国支持北京申奥的活动,我们来到中国,有机会和当时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见面,杨伟光谈到中央台4套在法国落地比较困难。当时法国的外交部要搞对等,搞对等双方的国情不同,有困难。我跟法国文化部长等是好朋友,最后我们绕过了外交部,促成了中央4套节目在法国*5的有线电视网落地。 这样,我们又在无意之间结识了很多中国传媒界的朋友。大家就鼓励我们,说我们有这么好的资源又对中国情况这么熟,这么友好,有一些事情别人做不到的,你们可以做。由此我们在2001年正式成立了陈氏传媒。 如果说当年没有华侨在法国的问题,陈氏就不可能与传媒结缘,我也不会去结交传媒和政府的朋友。如果我坚持老老实实地做我的食品生意,也就不会有现在的陈氏传媒。 记者:有人说,传媒业是中国最后的一块暴利行业,投资传媒正值热潮。但是,陈氏传媒的成立和运作一直比较低调。请介绍一下,目前陈氏传媒的业务有哪些? 陈克光:主要有四方面的业务,一是做中法电视节目的双向交流,目前陈氏传媒已经同法国*5的电视节目公司签订了中国市场[*{7}*]代理合同,拥有各类电视节目超过1万小时,大量向中央电视台介绍法国电视节目的工作已经开始;二是投资影视制作,陈氏传媒计划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和中国合作,投资拍摄制作各类节目;三是做咨询和服务,主要是利用法中双重文化背景的条件,为中国和法国媒体提供传媒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咨询以及专业培训项目;四是做广告业务,陈氏传媒已经获准在法中两国电视台代理广告业务。 记者:二十多年来,陈氏企业的主营业务是食品、加工和进出口。豪门啤酒属于陈氏企业传统的产业领域范畴,陈氏传媒却体现了一种多元化发展思路。你们的投资策略是怎样的? 陈克光:其实,陈氏企业的主营业务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过。我们在泰国有一个食品加工企业,是一家上市公司,在香港有一间做贸易的公司,在法国专做批发、零售。 正如我刚才所说,陈氏企业1993年开始投资中国,最早选的是一个在唐山玉田县的房地产项目。十年来,我们在中国投资了很多项目,在各个领域都有尝试。我的体会是,做生意像结一张网,我们起初以做食品为出发点并形成了自己的行业优势,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断扩大自己的网络,拓展新的资源,我们的优势也随之延伸到其他领域,而不仅局限在食品方面。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发现这些优势并加以扩展和利用。 陈氏在传媒领域的成功尝试证实了这一点。当初,我们发现很多法国人有很好的节目,到中国来却不知道要卖给谁,直接找中央电视台肯定沟通不了,而需要节目的中国人自己跑到欧洲也沟通不了。我们的优势这时候开始起作用了。 除了豪门和传媒,我们一直在寻找好的投资项目,比如尖端的高科技方向,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等。我们刚刚和中科院签了一个意向,但是目前机会还不是太成熟。还有,一些法国企业希望通过我们陈氏进入中国,原则上我们不当中介,但如果有好的项目我们会参与其中,与那个法国企业共同投资。 我还想说明一点,祖国对海外的华人的凝聚力是我投资中国的源动力,这种心情一般人可能不大理解。2001年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的时候,朱总理说,中国改革开发以来到2001年,华人的投资超过了外资在中国投资总额的50%,中国的改革开放,华侨的贡献功不可没。作为华商的一分子,我一直为朱总理这句话而深深感动着。 稳健为本创新管理 记者:法国陈氏创建于1976年,继承父辈们在印支的经验、资源和关系,做的还是华人食品生意。1981年,陈氏兄弟创建了自己的超级市场,现在法国巴黎已经发展到8间店,同时在欧洲其他国家做批发生意。这样一个家族企业,如何与近在咫尺的世界第二大零售集团法国家乐福竞争? 陈克光:我们刚开店的时候,家乐福的规模已经很大,但是我们跟它没有直接的竞争。从定位上,家乐福卖大众的东西,我们卖得比较专,因为我们有特定的消费群体——亚洲移民。100个家乐福的顾客中可能只有两个亚洲人,而我们100个客户中可能就有50个以上的亚洲人。 另外,我们的很多食品,比如肉、菜,都比家乐福做得好。虽然我们比家乐福规模小,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比较灵活,因为大的连锁店通常都要和供应商定一年的计划,我们既不太大也不太小,也就是说我们既有灵活性又有购买的力量,所以供应商很重视我们,比如青菜、水果,我们都是当天跟供应商订最便宜、*7鲜的。家乐福按年前预定的计划采购,有时候可能拿不到最便宜和*4的。 实际上,除了家乐福,我们在欧洲还有不少直接的竞争对手,有的规模也很大。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专业性和灵活性,保证我们的效率高一点,品质领先一点,所以我们一直生存得不错。 记者:现在陈氏集团每年的销售额是10亿法郎,在法国的亚洲市场差不多做到头了。按您的话说,法国陈氏已经过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么,您认为法国陈氏目前面临的*5问题是什么?或者说您现在考虑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陈克光:要能够冲破家族企业的极限。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好的根基,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持续、健康地发展,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冲出家族企业的极限。陈氏集团需要重整组织,吸收社会上各个方面的人才。 记者:您认为家族企业都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陈克光:优势在于,我们花的都是自己的钱,所以我们小心、克俭,刻苦耐劳,比较严谨。 不足之处:当你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就不够专业化,企业越做越大,领域也越做越广,需要吸收很多专业的人才。 西方比较大的企业,比如可口可乐、IBM为什么能够百年不衰,我们中国人往往富不过三代,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 记者:陈氏是您们兄弟一手从小做到大的,真要交给别人做,自己是不是面临很大的阻力?在引进外界贤能方面您有什么考虑? 陈克光:肯定有障碍,但我们正在突破。外面一定是有很多人比我们强,我们要把握大的方向,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再形成一个科学的监管机制,实际的工作让专业人士去做就可以了。现在,陈氏已经开始引进一些外界的贤能,可我觉得还是不够。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引进的人一定要认同我们家族生意的精神,就是稳定的发展、做实、不图虚名,希望能够做得更加专业、更加先进。 记者:那么,您对于未来陈氏的发展有什么期望? 陈克光:我们的企业现在是稳定的,我们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指标。很多人十年前就说,你们应该上市了。陈氏企业到现在也没有上市,目前仍不考虑上市,我觉得压力太大了。 有时候在股市上很注重形式,而我们更重视基本的利益。我们不上市,对我们公司赢利的我们就做,不赢利的我们就不做。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把公司做垮了也没事,亏的是股民的钱,公司还要付一笔钱请他,而我们这样一个家庭背景的企业,亏了是自己的钱,所以一些不应该冒的险我们就不冒,不是一定要追求翻一番,主要看的是不是赢利。 归根到底,我们注重稳中求进,这就是家族生意的好处:比较稳健。 法国陈氏兄弟公司简介 法国陈氏兄弟公司创建于1976年,是当今西欧*5的华商企业。 陈氏兄弟祖籍广东普宁,父辈起离开故乡来到海外,先后在泰国和老挝谋生,经营木材场等实业。70年代中期,印度支那半岛烽火四起,为了躲避战乱,陈氏家族举家外迁。陈氏兄弟老大陈克威带领家族的一支来到了法国,和正在法国留学的四弟陈克光在巴黎成立了法国陈氏兄弟公司,主营亚洲食品批发业务。 1981年陈氏创办了巴黎*9家专营亚洲食品的现代化超级市场——陈氏百货商场。1988年,陈氏公司的总营业额为2.7亿法郎,跻身法国著名大企业行列。陈氏公司成为荣登法国企业龙虎榜的首家华人企业。自此,陈氏兄弟公司业务逐年扩展,营业额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1990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6亿法郎,6间新超市接连开业。法国各地以及西欧各国亚裔人士经营的食品、百货和餐饮业几乎都与陈氏公司有业务往来。2000年,法国陈氏兄弟公司的年营业额突破10亿法郎,成为世界上*5的华人企业之一。2001年8月1日,陈氏传媒公司成立,至此,法国陈氏兄弟公司将业务拓展到影视文化领域。2002年,法国陈氏从法国达能公司手中收购其在中国欧联豪门啤酒公司70%的股份;占到总投资6亿人民币豪门啤酒的80%的股份。 同年,陈氏公司在巴黎兴建的3万平米的公司总部大楼落成,集行政、批发仓储、门市、餐饮等为一体,目标是建成欧洲*5的中国及东南亚食品零售和批发中心。
-
关注公众号
快扫码关注
公众号吧
- 赞0
-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高顿教育”或“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合法拥有版权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2、经本网站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高顿网校”或“来源高顿”,并不得对作品中出现的“高顿”字样进行删减、替换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本网站的部分资料转载自互联网,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本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您认为本网站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邮箱fawu@gaodun.com,电话:021-31587497),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